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最近,地方房地产政策放开的有些猛烈 正文

最近,地方房地产政策放开的有些猛烈

2025-07-06 05:03:21 来源:分香卖履网 作者:百科 点击:194次

最近,最近房票制度突然登上了房产头条。地方

几天前,房地郑州发布公告,产政策放将在棚户区改造中实施房票安置。有猛

简单理解就是最近,政府征收了你的地方房子,不再是房地给安置房,或者之前的产政策放给拆迁款,而是有猛给你一张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的支付凭证。

相较于安置房制度,最近直接给你确定好的地方安置房,有了很大的房地选择自由;但相较于棚改货币化制度,又给出了限期购买商品房且只能买郑州商品房的产政策放诸多限制。

房票安置制度,有猛可谓机关算尽的聪明,并在全国各地迅速内卷。

在南京溧水,房票安置制度给与购房总房款的补贴,且商贷享受全市最低利率;

在浙江金华,房票面值分为了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以及10万元四种,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多张组合使用,甚至还可以转让;

在安徽界首,房票安置制度分为了现房房票和期房房票,分别对应不同的政策;

在河南许昌,为房票安置制度专门建立了“房源超市”,相当于划定了商品房的选择范围。

在宁波奉化,将房票安置制度进行了时间细化,3个月内使用房票给与10%补贴,4~6个月内 8%补贴,7~9个月内6%补贴,10~12个月内4%补贴。

… …

当然,所有的房票安置制度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刺激当地楼市消费,消化当地商品房库存。

有些地方更是借房票安置制度搞起了“逼定”营销,比如四川宜宾发放的房票,有效期限仅为3个月,限期使用,迫使征迁户尽快购买商品房。

完全可以大胆预测的是,房票安置制度会在全国四面开花,成为继棚改货币化之后推动楼市复苏的大利器。

事实上,房票安置制度比棚改货币化对楼市有更强烈的刺激效果。

简单对比,棚改货币化是直接给现金,你可以买房,也可以不买房,你可以买当地的房子也可以买外地的房子甚至是海外的房子。但房票安置制度则限定了你只能限期购买当地的商品房,即便你知道当地楼市并不好但为了房票不作废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购买。

02

当一些城市在棚改上下功夫的时候,还有一些城市则盯上了国家刚刚施行的二孩、三孩政策。

在浙江杭州,三孩家庭在限购范围内限购的住房套数可以增加1套,而参与商品房摇号则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在浙江舟山,二孩、三孩家庭购买商品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

在江苏扬州,二孩、三孩家庭在市区购房可不实用现行限购政策;

在江西上饶,二胎家庭购房300元/平米补贴标准,三胎家庭购房500元/平米补贴标准;

在江苏苏州,购房者在购房以后有新出生人口(二孩及以上),出售新房将不受转让年限制约。

不难看出,多孩家庭突然就成为了许多城市“特殊照顾对象”,购房享受实打实的购房补贴,贷款利率最低额度最高,甚至可以突破当地的限售限购等政策。

这些地方政府很精明,出一条政策,既可以鼓励生育,又可以鼓励买房,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的确,孩子增加了,换房需求就有了,政策再这么一刺激,楼市不就活过来了吗!

03

当然,还有一些城市后知后觉,仍在打人才增量的主意,用极具诱惑性的购房政策吸引人才,从而实现人才与楼市双丰收的目的。

比如在江苏淮安,这所苏北三线城市日前发布新政,宣布高层次人才购房按总价50%兑现补贴,最高补贴金额达到200万元,而当地商品房的均价也不过1万元/平米左右,足见购房补贴的力度之大。

当然,以上所有的地方政策都还算是在公众的理解范围之内,而最近一些地方刺激楼市的动作则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典型如山东青岛,某街道办事处将社区居民购房纳入2022年度工作考核,社区完不成购房指标,社区书记就会被扣钱。是的,购房居然被纳入了政绩考核。

在广东珠海,日前出台了公积金新政,职工可以提取账户余额的90%帮助直系亲属购房。换句话说,一人购房可以提取夫妻、孩子、父母等全家人的公积金余额。是的,公积金版的全家桶。

而在浙江温州,则推出了安居贷,即购房者的首套房贷款可以在前三年只归还利息而不用支付本金,变相支持刚需购房者先上车享受,被戏称为“先甜后苦贷”。

最近行业还有一个大热点就是河南民权的农民将刚刚收割好的小麦拿去换房了。

是的,你没听说,小麦换房。虽然不是当地政府主导,而是开发商推出的,但脑洞的确够大,人类繁衍几千年,终于又回归了以物易物的初心时代了。

据说不止小麦可以换房,大蒜也可以拿去换房。关键还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开发商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

照这样的节奏玩下去,是不是万物皆可换房了?

04

最近,各地频频传出铁饭碗群体降薪的事情,甚至于在财政收入一向富余的江苏、浙江都是如此。

铁饭碗降薪背后,其实就是各地财政收入的减少,换句话说,皇粮也不够吃了。

官方数据显示,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39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1%;而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059亿元,同比增长5.9%。

由此,全国财政收支缺口达到了123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层面的财政赤字创下历史最高。巨大财政赤字背后,当然严峻的疫情是主因,但全国土地出让金的大幅下滑不容忽视:

今年1-5月,全国卖地 收入仅为18613亿元,较同期骤减7000亿元,土地出让金较同期减少的金额占到了今年1-5月全国财政赤字的56.8%。

而在现有的财政分配制度中,卖地收入主要归地方政府。如此算来,当下财政赤字主要影响的就是各地方政府。

写到这,其实你应该已经明白了地方政府为什么会在最近政策放开的有些猛烈。

不妨再说遍整个逻辑吧:

疫情与政策打压下,房地产市场冷淡,购房者购房信心不足;

房企销售业绩惨淡,企业出险,拿地热情降低;

土地流拍,土地财政陷入困难,铁饭碗群体降薪;

出台楼市刺激政策,引导住房消费,促进当地楼市复苏;

房企销售恢复,拿地热情回归,土拍积极;

土地出让金增加,土地财政收入增加… …

说起来就是这么个简单地逻辑,不过对于当下的有些地方政府而言,已经被财政赤字闹急眼了。

作者:知识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