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持信用债规模超13万亿,负债端赎回压力退去,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处低位
财联社2月21日讯(编辑 李俊)开年以来,理财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增势,产品持信超万处低据普益标准截至上周末(2023年2月19日)数据统计,用债亿负压力全市场新发580只理财产品,规模当前全市场存续产品已超3.2万只。债端者风但值得注意的退去投资是,在刚刚过去的险偏2022年中,理财产品的好仍存续数量和规模纷纷下降逾4%,且四季度整体降幅明显,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仍处于相对低位。产品持信超万处低
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与规模下降逾4%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用债亿负压力截至2022年底,规模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47万只,债端者风较年初下降4.41%,退去投资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险偏较年初下降4.66%。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财联社整理)
相较各类银行,理财公司的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只数1.39万只,存续规模22.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9.36%,全市场占比达80.44%。其次为城商行,存续产品数量与金额分别为9064只,24463.39亿元。另外,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上周末数据(2023年2月19日),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已达1.41万只,环比增加99只。
理财资金向理财子加速集中,股份制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同比降幅超80%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规模正逐步由银行表内转向表外理财公司,除理财公司外,其他类型机构的存续规模在2022年末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股份制银行同比降幅达82.99%,存续规模8798.80亿元,产品数量仅1208只。虽然城商行的存续规模占全市场比例位列第二为8.85%,但规模同比降幅达32.34%。
另一方面,在整体规模下降的同时,2022年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规模也较年初下降了3.94%,合计29.96万亿元;负债较年初增长6.07%,合计2.27万亿元。理财产品杠杆率108.20%,同比增加0.83个百分点。
信用债持有比重大,是赎回潮抛售重灾区
在配置方向上,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类和非标准化债券类,规模分别达19.08万亿元、1.94万亿元,占比63.68%和6.48%。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债虽然是理财产品持有比重较大的品种,但2022年末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7个百分点,持有规模13.6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45.66%。
2022年最后两个月,债市出现大幅回调,银行理财沿着“资金面收敛-稳增长预期发酵-负债端负反馈”的链条,负债端的赎回压力加深了资产端的抛售压力,信用债更是抛售的重灾区,各类债券收益率普遍上行,利差全面走阔,尤其是3年期AAA、AA+、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均达到2018年以来的95%分位数以上。同时,1、3、5年期AAA-级商业银行永续债信用利差达到2018年以来的99%分位数。
另一方面,自理财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2 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 9671 万个,较年初增长 18.96%。
个人投资者占比超过99%,整体风格更趋保守,风险偏好仍处相对低位
曾在研报中指出,从中长期维度来看,理财产品中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超过99%,而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进一步表示,负债端的不稳定问题在于居民理财,理财个人投资者由于理财净值回撤而出现大量赎回。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22 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 1508.09 万人,机构投资者数量新增 33.28 万个。整体结构上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截至 2022 年底,个人理财投资者数量为 9575.32 万人,占比 99.01%;机构投资者数量为 95.95 万个,占比 0.99%。
从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布情况来看,理财投资者整体风格更趋保守,持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为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 35.44%。同时,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加,分别增加 1.10个百分点和 0.55 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则相对减少。
在近期理财赎回潮频发,理财市场低迷的背景之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行。同时,自媒体对赎回潮的渲染放大了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加重了投资者厌恶损失的情绪,导致他们信心受损严重,无法专注于长期投资目标,对低波动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因此市场更加青睐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等净值波动小的产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赎回潮仍存在长尾效应,且摊余成本法估值理财也只是净值化转型阵痛下的临时安慰剂。认为,理财投资者信心短时间难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投资风险偏好仍将处于相对低位。
当前,赎回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赎回潮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降温。中信证券表示,债市收益率和各类债券利差开始逐步出现回归正常水平区间的趋势,债市已初步具备缓释基础,或将继续逐步调整修复。同时,债市的修复也会拉动理财净值回升,若搭配适当的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可能会推动部分投资者逐步回归理财市场。
(责任编辑:热点)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康殷今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晚间记者发稿时,2022年上半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 ...[详细]
-
阿里财报显示饿了么多项关键指标持续向好 即时零售订单增长强劲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月23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作为阿里生活服务矩阵的到家入口,饿了么在季度内通过持续创新突破、快速满足用户多 ...[详细]
-
预期正在起变化?杭州首批土拍收金182亿,六成地块“触顶”,民营房企揽地过半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基金报随着去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的持续优化,一二手房市场开年销售回暖明显,而“小阳春”似乎也在向土地市场传导。2月21日,被业内视为土地市 ...[详细]
-
英伟达飙升13% 股价创逾10个月新高 一季度收入指引优于预期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文/乐居财经 杨凯越 很多人体感,今年家居冲刺IPO的企业数量在减少,且过程似乎比以前要坎坷曲折。但在“冷潮”之中仍不乏心怀热血之人。 11月18日消息称,江苏从一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从一家 ...[详细]
-
汇添富基金:“消费行业”年内净值回升逾7%,成立以来跑赢业绩基准415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转自:劳动午报中医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送营养物质到达全身,为其他各个器官提供营养。而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于受纳水谷、腐熟水谷,以及通利下降。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协同发挥作用,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刘强东发全员信:京东高管降薪10%-20%,职位越高降得越多
11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京东内部人士获悉,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信中提到,为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同时尽量减轻公司压力,集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集团副总监以上以及相对应的P/T序列以上 ...[详细]
-
:阶段性天气扰动仍存,全球供需宽松局势难改【现货市场】油厂豆粕报价稳中下调,其中沿海区域油厂主流报价在4380-4490元/吨,广东4380元/吨稳定,江苏4430元/吨跌20元/吨,山东4460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