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陪诊员的出路在哪里?
文 赵志疆
作为新兴职业的职业一种,职业陪诊员正在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陪诊青睐。近日,出路有媒体记者采访了杭州、职业西安、陪诊济南、出路海口等地的职业青年职业陪诊员,并据此提出了一个问题——职业陪诊是陪诊昙花一现还是未来风口?
虽然多数人对职业陪诊员仍感到陌生,但这一新兴职业正在蓬勃生长,出路很多年轻人也因此做出了不同的职业职业规划。有人看好职业陪诊员的陪诊发展前景,将此作为就业方向;有人看到广泛的出路社会需求,通过拍摄短视频或直播推广这一新兴职业;有人则致力于研发APP、职业小程序、陪诊派单系统等整套互联网产品,出路将此作为创业内容。
“我们的客户主要有这样几类:不能及时陪伴生病父母就诊的子女,孩子生病却因工作脱不开身的年轻父母,一个人去医院手术无人陪伴的独居青年……现在每天都有1-2单。”一年前,90后何依妍还是西安市某三甲医院的一名护士,因看好陪诊员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便辞职做了全职陪诊员,“公司在全国有近1000名兼职陪诊员,以拥有医院工作经验或医学背景的90后居多。”
同为90后,李彩万则将职业陪诊员作为创业新选择。李彩万曾是海口市一家保险公司的理赔专员,常年与医院打交道的她也发现了老年人看病难、无人陪伴就医的现实需求。从最开始线下发传单到转战短视频推广,从接单陪诊到线上陪诊培训,从只接海口市订单到与其他省市的职业陪诊员“抱团取暖”,李彩万的创业路越拓越宽,招收学员近100人。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使用在医疗卫生领域格外贴切。所谓看病难,主要并非体现在诊断病情上,而是体现在寻医问诊的整个过程。公众看病过程中的难点,正是陪诊员服务的亮点。从诊前注意事项提示、准备防疫包、小板凳、毛毯,到门诊取号、就诊、预约检查、取检查结果,职业陪诊员类似于医院门诊的“跑腿”,旨在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就诊效率。为此,职业陪诊员不仅需要提前摸清医院的基本情况和就诊流程,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医疗服务能力。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三甲医院时常人满为患,医院规模越来越大、科室设置越来越细,如果不熟悉医院的基本情况,想要寻医问诊少不了来回奔波、大费唇舌。对于患者来说,有职业陪诊员陪同无疑是一件省心省力的好事,独自就诊的患者自不必多言,即使有家属陪同就医,由职业陪诊员代为打理琐碎事务,也更容易平复患者和家属焦虑的心情。
对于医生来说,职业陪诊员的出现同样使他们喜闻乐见。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话题多有提及,而这首先就体现在医患双方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隔阂。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决定了患者和家属对此知之甚少,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知情权,难免会使他们产生猜疑。与此同时,由于对医院科室设置及就诊程序缺乏了解,患者和家属难免在四处奔波中平添怨气。由于多数医院专职导医人员不足,医生不仅要负责诊疗,还要额外承担一定的服务职能,在巨大的诊疗量面前,医生难免力不从心。在此背景中,职业陪诊员俨然医患双方之间的粘合剂,不仅能方便患者就诊,而且能为医生减压,进而改善医患关系。
庞大的需求,广阔的前景,不仅使不少年轻人对职业陪诊员满怀憧憬,一些专业人士对此也不吝溢美之词。就当下而言,这一新兴职业正在面临着一些“成长的烦恼”。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职业陪诊员仍游离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之外,这固然可以视为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体现,同时也意味着这一职业本身仍处于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值得警惕的是,在不少年轻人大胆创新创业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者也悄悄盯上了这块巨大的蛋糕。由于缺乏行业规范,一些不具备医疗服务能力和资质的人混迹其中,甚至号贩子和医托也乔装打扮伺机而动。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缺少明确的管理细则,陪诊过程中的风险责任划分仍不明确。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这一新兴职业发展之路上的巨大隐患。
实际上,职业陪诊员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为传统的医疗服务拾遗补缺——因为导医服务供给不足,所以患者不得不自行购买。而这样的状况,正在得到重视和缓解。
2019 年 3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提出建立 0级至5 级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指出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 年 3 月,国家卫健委为指导各地、各医院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智慧管理工具,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正式发布了《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随着智慧医院建设的加速升级,智慧门诊已成为门诊业务的“互联网+”新形态。通过分诊排队叫号、多媒体信息发布、自助服务、地图导诊等系统,智慧门诊可以实现排队叫号、专家排班信息显示、宣教信息播放、自助查询、地图导引等功能。不难预料的是,如果智慧门诊成为各大医院的“标配”,公众的寻医问诊之路将不再艰难,以门诊“跑腿”为主要业务的职业陪诊员,也将因此失去用武之地。尽管如此,对于一种新兴职业来说,智慧门诊的推广仍然是一件好事——只有剔除了那些低附加值的简单服务内容,才能迫使职业陪诊员加速向专业化服务转型,并在此过程中确立职业规范,清除害群之马。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职业陪诊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风口,关键取决于职业陪诊能展现多少技术含量与专业素养。只有人工智能与专业服务合二为一,才能改善就医环境,拓展职业空间。
(责任编辑:焦点)
-
到2025年,研发经济总规模超1000亿元!上海发文力挺生物医药产业
转自:证券时报·e公司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高地,一直是上海的目标。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11月21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 ...[详细]
-
2022生物医药企业利润榜20强出炉,看看谁是生物医药行业“利润王”?
9月26日,作为时代数据“2022中国生物医药百强榜”的子榜,“2022生物医药企业利润榜20强”以下简称“榜单”)重磅出炉。该榜单系时代数据依托“时代数据生物医药企业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各大 ...[详细]
-
军工板块近期持续活跃,主要受到俄乌局势新变化的事件催化。军工板块目前处于兼具恰当估值水平、强需求的阶段,逻辑上长短皆宜。中长期维度的“十四五”国防军工重点规划、国家军备列装需求打开逻辑不必多言。短期来 ...[详细]
-
转自: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9月26日讯记者 顾凡)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002433.SZ)旗下子公司上海太安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嘉定店销售的白美人金银花热痱粉的内含相 ...[详细]
-
□记者 杨有宗 上海报道机器包好的包子,一个个整齐码放在托盘中,一盘15个。23岁的独龙族姑娘迪松芳等候在流水线旁,她的工作是将这些托盘放置在身后的货架上。对于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来说,迪松 ...[详细]
-
年内已有18家银行股东出手35.6亿元“护价”,银行板块或迎修复性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又有银行准备实施增持。9月24日,公布稳定股价方案,该行拟采取主要股东、现任董事、现任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该行股票的方式履行稳定股价义务,拟增持股份金额合计不低于2 ...[详细]
-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2年9月26日16时,西藏自治区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四十九场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发言人、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旦增伦珠介绍:9月25日0时至24时,全区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 ...[详细]
-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8月30日晚,白电龙头公司和双双披露半年报,二季度业绩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美的集团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23%,格力电器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 ...[详细]
-
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东数西算”工程初见成效 预计“十四五”能源重点领域投资增长20%以上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在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