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国口关总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岸营请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商环生变署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化海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介绍“打通内外贸,国口关总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岸营并答记者问。商环生变署
记者:我们注意到,化海近日海关出台了10条政策措施,国口关总以应对疫情对外贸带来的岸营冲击。其实我们也知道,商环生变署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化海他们一直关注的国口关总是营商环境,所以请问党的岸营十八大以来,我国口岸营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商环生变署谢谢。
王令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营商环境事关重大。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十年来,我们聚焦通关便利化,久久为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一是推进简政放权,下大气力取消行政许可事项。截至目前,仅保留十项行政许可事项。我们完善海关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平台,企业办理手续更加便捷。我们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了海关28项行政执法检查事项。
二是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压时间,减单证,降成本,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口岸营商环境。压时间,就是大大缩短货物通关时间。2021年,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2.97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60%以上,出口是1.23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了80%以上。减单证,就是精简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书,海关积极协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精简了证件,并基本实现网上核验。降成本,就是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实现了全国口岸收费目录的清单、标准全部公开。
三是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本满足企业“一站式”业务办理需求,目前“单一窗口”由口岸执法向物流、贸易、服务等领域延伸。由于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可随时查询、跟踪通关物流的实时状态。
营商环境的改善永无止境。我们将一如既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锲而不舍地推进口岸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谢谢。